樂器和編曲技巧 Arrangement

1. AABA曲式

AABA的曲式通常指的是我們所知道的許多Jazz 的標準曲式,其中很多都是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以後的電影音樂劇的百老匯歌曲。這些歌的形式恰好與詩歌/歌曲非常相似(歌曲作者經常將這些類型的歌曲稱為AABA歌曲)。此外,

AABA曲式的每個部分通常為8個Bars的長度,創作一個32Bars的曲式。該首樂曲分為A ,Bridge。在這種形式中經常會有一個Introduction和Coda。

一首典型的AABA曲式如下:

本課將介紹最常用的歌曲部分是:

• 前奏 Introduction
• 獨奏樂器 Instrumental Solo
• 結尾 Coda(Outro或Ending)
• 主歌 Verse
• 副歌 Chorus
• 過渡  Transitional Bridge (or Pre-Chorus)
• 主橋 Primary Bridge


• Introduction
• Instrumental Solo
• Coda (Outro or Ending)
• Verse
• Chorus
• Transitional Bridge (or Pre-Chorus)
• Primary Bridge

之前曾經淺談寫歌的三大元素(旋律, 和聲, 節奏)。但若要正式製作一首完整的作品,還要加上有計劃的編曲。就像畫畫一樣,除了有創造主題,還要懂得構圖。

編曲其中一個重要步驟就是規劃歌曲的「段落」。職業編曲/作曲人甚至會基於商業考慮,確保歌曲在「預定時間」內完結,而去編排出最適合的架構。


之前曾經淺談寫歌的三大元素(旋律, 和聲, 節奏)。但若要正式製作一首完整的作品,還要加上有計劃的編曲。就像畫畫一樣,除了有創造主題,還要懂得構圖。



編曲其中一個重要步驟就是規劃歌曲的「段落」。職業編曲/作曲人甚至會基於商業考慮,確保歌曲在「預定時間」內完結,而去編排出最適合的架構。



為什麼要先編排歌曲的段落?

就是讓編曲的工作更有效率,有了清晰的結構,就可適當地安排樂器的配置,按計劃去達到預期的效果。另外,就是讓作詞人了解整首歌的舖排,按著製作人(Producer)的心意去填詞。

認識歌曲的基本段落

Intro 前奏

Intro就像書的引旨,目的是快速帶動聽眾進入情緒,令人有想繼續聽下去的興趣,而它也必須要跟作品的主題配合,因此重要性不比chorus低。有的編曲人會直接使用Chorus代替前奏,目的也是一樣。


Verse 主歌

Verse 是歌曲中的必要元素,它帶領著作品的主題進行。作品可以有幾組Verse,利用不同的歌詞去描述主題。現代音樂的結構較傳統的更自由,有時也會加插”Pre-Chorus”,目的跟Verse相似,但與Verse的旋律不同。


Interlude / Break 間奏

Interlude 是作品中的“䋒緩位“,讓聽眾能回味剛才段落的歌詞/旋律,因此常出現在Chorus之後,進入新一段Verse之前。它有著跟Intro相似的Chord Tone。


Chorus 副歌

Chorus就是整首作品的「精華」,最吸引人的部份。要想表達的核心主題應該要在Chorus中出現。不論哪種風格,好的Chorus應該能做到「洗腦」效果,即是Hook Line(即在整首作品中不停重複的一句旋律或歌詞),因此Chorus的編曲上多要力求豐富或是要與其他段落有明顯對比。


Bridge Pre Chrous

跟Interlude不同的是,Bridge最大作用是要注入新的元素及改變歌曲的氣氛。編曲人可以大玩變奏,更改Chord Tone,總之要讓聽眾在再次進入Chorus 前有新的「聽覺衝擊」。其中一種常見的Bridge為Middle 8,多數出現在作品的中間點而且不會超過8個小節。


Solo 獨奏

Solo跟Bridge的作用大致一樣,就是要讓聽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,唯一不同的是Solo多會集中一種樂器的演奏 (例如結他,色士風)。



Outro 尾奏

Outro 出現與否主要視乎編曲人想製造的效果。 有時編曲人會選擇在Chorus結束時同時完結作品,製造一種空間上的張力,有的會重複Intro或是Chorus的伴奏部份。


常見的歌曲結構

現代音樂的結構已經沒有傳統的嚴謹,因此大可隨意地依照自己創意去編排合適作品主題的結構,嘗試不同組合。以下是一些較常見的組合: (注意 Intro 和 Outro 是可有可無)


1. Verse1a > (Verse1b) > Chorus > (Interlude) > Verse2a > (Verse2b) > Chrous > Bridge/Solo > Chorus


2. Verse1 > Pre-Chorus > Chorus > (Interlude) > Verse2 > Pre-Chorus > Chorus > Bridge/Solo > Chorus >

3. Verse1 > Chorus > Verse2 > Chorus

4. Verse1 / Verse2 / (Bridge) / Verse3


這個結構刻意刪減了Chorus,讓聽眾跟隨重複的Verse,不同的歌詞去感受歌曲的情緒。通常這類的歌都會較moody,而且較著重以歌詞去表達主題。例子有“我們的” (黃劍文), “Wish You Were Here” (Pink Floyd)。

Verse
這節經文講述了這首歌的故事。在每個音樂重複中,詩歌通常有不同的歌詞,而旋律和和聲基本保持不變。在這個例子中,這首詩是在這首歌的開頭 - 有兩節經文。
聆聽並觀看Sting的“黃金之田”。
副歌 Refrain
不要出現在每節經文的末尾。副歌的歌詞永遠都是一樣的。通常情況下,抑制是
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Intro和Solo
兩個最容易識別的部分是器樂部分。
幾乎每首歌都有一首樂器介紹,旨在讓聽眾立即將音樂吸引到音樂中,並設定歌曲的風格。在某些情況下,樂器介紹具有附加功能;也就是讓主唱的起始音調。
獨奏部分是一個樂器部分,旨在表徵一個或多個樂器。它們通常長8-16巴。

Coda(Outro)
尾聲(outro)或曲調的結尾可以是許多事情。兩種可能性都是鞋面或標籤,最後會重複出現。 Vampping通常指節奏部分演奏重複的和弦部分,並且通常會有“重複和淡入淡出”的方向。標籤更具體地指的是重複樂曲本身的最後幾個小節,通常在最後一個節拍中增強動態感。